信安发现小说 - 言情小说 - 旺夫命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6

分卷阅读146

    是蹲不敢蹲坐不敢坐,得当心再当心。

    “姜家的衣裳做好了可得穿出来给咱看看。”

    “我看那还又块正红色儿的,做成衣裳回头村里姑娘成亲借来穿穿呗。”

    “你说说,都是一个村的姑娘,你们家的成官太太的,人在京城住着,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真享福啊。”

    看他们这么说,郭进士帮衬了一句,说卫兄是翰林官,翰林官没油水,他们在京城住着干啥都要花钱,现在家里也没个伺候的人,卫兄是六品京官,如今还靠双脚走去衙门。这条件称不上多好,能省出这些送回来弟妹都很有心了。

    郭进士这么讲,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原先卫家的确寒酸,现在好很多了,没请人是吴婆子不让,要请其实请得起。

    之前会试改革那一出,乾元帝对外没说是卫家娘子出的主意,实际给了好处,赏赐不仅有绸缎还有金银,其中又以金子居多。这要是拿去兑换,一两金能换十两银,卫家阴着发了一笔小财,日子还是那么过着,金银攒起来了。

    这事卫成也不会特地拿来说道,郭进士不清楚,只知道他们看起来就是京城里的普通人家,称不上穷,也绝不富裕。

    他不知道挺好的,他这么一说,村里人更觉得姜蜜人真不错。

    郭进士大老远过来一趟,姜大嫂眼神示意男人留他,这就要去张罗吃食,让吃顿好的再走。听说他马车停在后山村村口,说吃好喝好送他过去,让别着急。姜家这边没急着分绸缎,热热闹闹弄吃的去了。就有乡亲感觉意犹未尽,准备去后山村打听看看,看卫家那头得了些啥?

    卫家得了啥……

    卫家得了一箩筐的尴尬。

    因为是给老家写信,老家那边没读过书的多,卫成就没去雕琢词句,写得很家常。他同样说明了家里目前的情况,提到爹娘身子骨都硬朗,说姜蜜又给他添了一丁,说他现在熬成翰林院侍读是六品官,朝廷给娘和媳妇儿都赠封了六品诰命。

    该说的说完之后,他提到老娘经常念叨老家的人,很关心大叔公的身体,也想知道都有谁添丁了。又提到爹说他和老太太今年五十整寿不办,让老家那头别费心,平常不用给他们捎东西,隔一两年还是托人带封信,别一分开就杳无音讯,过十年八年再见连家里有些什么人都不知道。又让老大老二好生培养子女,别光把心思放在刨食儿上。

    读这封信的时候来旁听的也多,起先还羡慕,到后面你看我我看你。

    有人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卫老头今年真是五十!吴婆子四十九!都该过寿!

    卫成他大叔公是长辈,他不用给晚辈祝寿,他扫了卫大郎卫二郎一眼,问他们写信送去京城没有?备没备寿礼?

    卫大郎说他年前去澧县找过,举人老爷早就走了,本来想送信的,没送出去。

    “今年上京的那么多,你就没打听其他人?你爹你娘五十整寿,就这个月,不说寿礼,你连祝词也没带去?卫老大你是这么当儿子的?”

    “大叔公您别生气,您也知道咱们家不兴过生,这些平常都没人记,地里包括屋前屋后那么多活忙也忙不完,忘了我爹过寿这个事。”

    卫大卫二还说这就补,给补上。

    他大叔公气得头晕,杵着拐杖就要走,走出去两步回头骂道:“爹娘过寿你俩都能忘,既然忘了还补个啥?你当你爹为什么写那句话?让你哪怕不备寿礼也送封信去说说家里的情况,那是在骂你两个不孝子!爹娘过整寿连句话也没有!养你不如养个畜生!”

    大叔公走了,他那一房子孙跟着也都走了。后来前山村那边来了乡亲,说年头上姜家给姜蜜送了封信,姜蜜回信过来还捎了一堆绸缎呢,说是皇上赏的东西,看着就稀罕得很。

    前山村的吹嘘完问后山村这边卫家得了啥?

    “得了啥?得了卫老头一通好骂!卫老头过寿,卫大卫二忘了,那老头兴许是想不通气不过让卫三代笔写了信回来骂人!”

    其实卫父的原话还要更直白,这都是加工润色之后的。

    卫成已经尽量委婉了。

    ☆、092

    听说姜家得了绸缎, 还是宫里赏的绸缎,陈氏李氏气不过说了些浑话, 给人听见顶了回来。问你分过家的兄弟和他丈人比?你比得了?女婿发达了给丈人送孝敬是本分,帮衬兄弟看情分。你连爹娘过整寿都能忘,还指望那头有什么情分?

    二郎媳妇就抹眼泪, 说不是不想送信上京, 隔这么远,送封信容易吗?

    别说乡下, 松阳县里都没有跑京城的车队,还得去宿州府城。从乡下赶路去府城就要好多天, 去了还得慢慢打听,要是车队刚才出发,等下一趟还不知要多久,谁等得起?

    “我们家包括大哥家里都一样,娃儿不顶事,让当家的去宿州了地里的活呢?当家的不能去,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方便去,还能指望虎娃?他才多大?送封信要费这么多事, 又要花不少钱, 就给京城说一声家里都还好,谁家结了媳妇谁家又生了娃,这没必要啊。”

    别人还想给她出主意说卫大卫二两兄弟可以去一个,上府城的路费和托人送信的辛苦钱两人摊一摊,这个对卫家也算不上大钱。姜家都能送出信, 你现在这条件不比姜家好?

    看他们是真觉得没有需要卫三出面的大事就没必要联络京城,同村懒得说了。

    之前觉得这对兄弟能几年不跟爹娘报个平安,太夸张了。又想想,以他们精打细算的作风,送封信要费这么多苦心,还要贴钱,最后可能只能换回一封信,得不到任何实际好处,这么一来就亏了呗。府城一个来回加上在外面的吃喝以及辛苦钱,拿去买rou搞不好能买二十斤呢。

    李氏又嘀咕了一句,说姜家那头都没问问他们,要送信多带两封不好?

    同村:……

    “你还指望人家贴路费和辛苦钱给你带信?听说姜闰没打听到赶考的举人,在府城待了几个月,最后才把信托付给北上的商队,又给人塞了一百文的辛苦钱,就送了轻飘飘一封信。”

    李氏心里想着一封两封都是送,帮着带一封也不会让他多花一文,她嘴上不说了,借口有事回了家。

    现在吧,她家里的确吃喝不愁,三年时间屋子扩了两间不说,仓房里堆得满满都是粮食。如今过的可以说是她当姑娘那会儿做梦都想要的好日子。头上没婆婆压着,自己当家,有田有地吃喝不愁,男人脾气好,儿子听话……多好啊,从前的姐妹羡慕她,说她命好嫁到卫家去享福,可人都是会变的,原先觉得不挨饿不受冻不劳累就是神仙日子,真正过上这种日子之后,眼光不就放高了吗?

    李氏嘴上不说,心里也是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