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名垂青史
书迷正在阅读:脏脏的脑洞短篇合集(高h)、凛冬(高H1v1)、风轻轻,我听见你声音、镜中结界、杀戮游戏【小妈文学】、似无、科技霸主从带娃开始、神奇宝贝:和希罗娜一起大冒险、从心所欲(父母子3p+1v1兄妹骨科)、集大成者
相反,万一敌方凶猛导致阵破,一群落单的兵卒即便是身手再好单兵素质再强,也会沦为敌人的玩偶,被无情地虐杀。 这群士卒们,虽然比起刚来时体格已经称得上是健壮,但是蓝玉清楚,论身手比起真正的军中精锐,便是如疤脸男那种,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的。 但是但看列阵,却是有模有样,军阵是相当复杂的,就算是带兵多年的老将,想要让士兵们在战场上如臂所使地变换各种阵形,也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人越多,军阵摆起来越复杂,而战场上,不同的情况下还得使用不同的军阵,所以,战场上的每个军阵,其实都是平时无数次演练的结果,甚至战场上只使用了一个军阵,可平时却有可能训练了几十个军阵。 而王二现在之所以如此轻松的能只会士兵分钟变阵,如驱臂使一般,当然不是王二比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还要厉害,真正要归功的,或许还是体现训练好的纪律性和服从性。 这些老兵们现在展示的还只能称之为阵列而不是军阵,可军阵却是由各种阵列组合而成的,可以说,阵列才是军阵的核心,一般军队都是直接演练军阵,一种一种的训练到熟练为止。 朱棣在经历过短暂的震惊后,随后疑惑的问道:“先生,为何您的士卒cao练时和寻常方式不太一样,似乎更倾向于战阵,而非刀兵?” 李洪和蓝玉还没有回答,倒是一旁熟读兵书的李景隆开口言道:“战场之上,刀兵娴熟又有何用,父亲常说双拳难敌四手,即便将这些新兵训练成以一敌十的猛汉,又能怎样?再能打,一排长枪戳过来,也成了筛子,战阵之上,人越多越要依靠战阵,这也是正规军遇到匪寇往往能以少敌多的原因,匪寇们不通战阵,正面交锋只有被碾压!” 顿了顿后,又朝着李洪有些针对的说道:“你那战报那么好看,想来那些贼匪们大概全都是乌合之众吧,以你练出来的这些兵,即便是让我来领兵,说不得战绩比你的还要好!” 李洪听之,也只是微微一笑,在场众人也没有谁将李景隆此言当做一回事。 尤其是朱棣,甚至下意识的离得李景隆稍微远了一些…… …… 练兵还在继续,一切事宜李洪全然交给了王二和赵武负责。 只不过李洪并未觉得现在的练兵之法就已经足够完善了,毕竟这一次要面对的敌人可是蒙古人的铁骑,众所周知,能对付骑兵的只有骑兵。 而李洪即便是再神通广大,想把这些兵卒短时间内训练成合格的骑兵那也不现实,再说了,即便是李洪真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整个京中大概率也凑不出来六千匹战马来! 格物居,李洪,姚广孝,林安,陆全还有朱棣,皆都站在院子中。 几人都在围观着一个女工在一架改装后的纺车上工作,而这架纺车,自然便是姚广孝等人这几天的新发明。 说是发明,但其实就是在普通的纺车上,增加了一个简单的装置而已。 如今大部分的纺织业,其工作的时候需要用手抛梭,加了这个装置,织工的双手不需来回折腾,只要拉动面前的绳索即可。 没错,这东西就是十七世纪的时候方才出现的飞梭织布机,而发明这东西的人,其实根本就不会织布,而是一个钟表匠…… 这上面的飞梭,其实只是一个工具,更没什么制作难度,甚至于随便挑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小孩都能做出来! 但是就这么一不起眼的东西,如今这纺车能产出的布匹,产量直接翻倍,因为它省去了繁琐的抛梭过程。 纺车上的女工兴奋不已,但是远远不及一旁围观的几人。 林安和陆全甚至都已经跳起来了拍手了,而朱棣也是满眼崇敬的对李洪说道:“今日方才知道先生为何如此推崇物理,此物若是能推广开来,将造福万民!” 顿了顿后,又开口说道:“我明日就将此物献给父皇,父皇定然大悦,且定会将此物推广开来,几位先生都将名垂青史!” 朱棣的话其实没有说完,朱元璋根本就不会主动召见他,但是他却觉得,若是将这机器献上去,定是大功一件,说不得朱元璋就会对其另眼相看。 却不料李洪一句话就浇灭了朱棣的小心思,只听李洪淡淡的说道:“谁说此物要靠朝廷推广天下?” “啊?” 在场众多人,都是微微一愣,许久之后还是朱棣开口问道:“先生,不是你说可用物理改善民生的么……” 李洪突然笑道:“没错,但是这东西若是让朝廷推广天下,这自然便是免费的,如此一来,便会打消世人的积极性,这世上圣人终究是少数,达则兼济天下的又能有几人,只有足够的名与利摆在眼前,才会更好的驱使他们朝着你既定的目标去前进!”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后世的专利法么。 只有创作者的收益得到足够保障的情况下,才会会更加激励其他人参与进其中。 朱棣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倒是姚广孝见多识广,很快反应过来,言道:“此乃是子贡赎人的典故,乃是天地至理,先生此法,正是应该如此!” 子贡赎人,出自《吕氏春秋·察微》一章,说的是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 于是孔子便教训了子贡说:““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其意思便是,若是都是如此,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这个道理,恰好与李洪所为有着相同的道理。 听见姚广孝的解释,陆全和林安也是连连点头,毕竟这是孔子说过的话,他们自然无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