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朱平安这小子胆够大啊
从天堂到地狱有多长时间?对黄锦来说,也就几个呼吸的时间。刚刚嘉靖帝看严嵩的题本时轻笑了一声,黄锦觉的雨过天晴、世界如此美妙;可是现在,嘉靖帝看朱平安的题本上,笑了这三声,却让黄锦如坠地狱。 黄锦在战战兢兢等待狂风暴雨降临的时候,心里面对朱平安的埋怨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自己真是瞎了眼,亏自己当初还那么看好朱平安这小子呢。 现在黄锦恨不得打开朱平安的脑袋,看看朱平安当时怎么想的,怎么会给圣上进献佛前一跪三千年这种文章!!!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自从圣上摇头嗤笑后,寝殿内安静了下来,战战兢兢等待狂风暴雨的黄锦,一秒颤栗过一秒…… 曾经有个故事,说楼上楼下住两人,楼下人每夜都要听到楼上人脱靴子的声音才能安然入睡,有一天晚上,楼人的人只听到一只靴子掉地上的声音,结果一夜无眠,因为他一整晚都在等第二只靴子掉地上的声音。 此时的黄锦就像楼下那个等着靴子掉地的人。 大约又过了数秒时间。 终于。 黄锦一直等待的第二只靴子落地了。 “朱平安这小子,胆子够大啊……”嘉靖帝悠悠的一句话,从黄锦头顶上传来。 听了嘉靖帝话,黄锦心里面一万个赞成,可不是嘛,能写出“佛前一跪三千年”的朱平安何止是胆大,简直是狗胆包天!! 接下来 定然就是嘉靖帝的狂风暴雨了吧,就是不知道朱平安能不能够承受住天子一怒了。 熟知嘉靖帝性格的黄锦,如是想到。 不过,接下来事情有些出乎黄锦的预料,并没有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朱平安小子前面写的还行,后面戾气太重了些,不过毕竟年少轻狂,血气方刚,以后还需多多打磨一番或勘造就……” 嘉靖帝笑骂了一声,将手中朱平安的题本递给黄锦,整个人精神百倍,一扫上下午萎靡不振之阴霾。 写的还行? 以后还需多多打磨一番? 等等 圣上你确定你看的是朱平安的文章题本?!佛前一跪三千年,这也叫写的还行?他都佛前一跪三千年了,您这要是再多多打磨一番,那他岂不是要佛前一跪三万年了?! 黄锦听了嘉靖帝的话,顿时一头的雾水,满脑子的不可思议,仿佛头顶有一群乌鸦飞过……甚至都在怀疑嘉靖帝是不是被朱平安的文章给气糊涂了。 朱平安佛前一跪三千年,没道理能得到圣上“写的还行”、“多多打磨”、“或勘造就”的评语啊。 所以,在接过嘉靖帝递来的题本的时候,黄锦大着胆子抬头看了一眼嘉靖帝。 呃? 怎么回事?! 映入黄锦眼中的,赫然是面带微笑、精神百倍、神采奕奕的嘉靖帝,完全不见了上午、下午时的萎靡不振和暮气沉沉,一下子变的生龙活虎了起来。 黄锦完全惊呆了,这一幕太过匪夷所思了,以至于黄锦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刚刚圣上看严嵩的题本时,嘴角不过有一丝弧度而已,脸上的阴霾尚存,只是多了一丝健康的血色而已;可是现在呢,圣上脸上的笑容掩都掩不住,嘴角老大的弧度,阴霾荡然无存,神采奕奕、精神百倍不止。 难道说圣上像三国曹cao那样? 三国时期,曹cao患头风病,在病情发作的时候读到了陈琳骂了他祖宗三代的讨贼檄文,让曹cao感觉被骂的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吃药针灸都不管的头风病,竟然一下子大好了,忍不住一跃而起,欣然谓之左右曰:“此愈我病。”。 难道说朱平安的文章题本也有此功效,圣上气到极致,竟气的浑身通透了?! 可是,看圣上发自内心的微笑,还有满脸的神采奕奕,并不像是被气愈啊。 以黄锦对嘉靖帝的了解,嘉靖帝并不是曹cao那样的人,嘉靖帝生气时可是连皇后都打。 更别说小小的朱平安了。 尤其是圣上这些年服食丹药后,脾气更是比以前暴躁的多。 这不正常! 非常不正常!!! 带着满满的疑惑,黄锦更是拿出了比以往百倍的谨慎小心,双手恭敬的从嘉靖帝手中接过了朱平安的题本,缓缓的翻开了题本,翻开题本时,黄锦的手还忍不住的颤抖。 “佛前一跪三千年......” 题本的第一句赫然便是黄锦刚刚看到的第一句,黄锦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心又忍不住的提到了嗓子眼上。 “未见我佛心生怜......” 嗯? 看到第二句的时候,黄锦提到嗓子眼的心缓缓的往下落了几分,这一句就有了转折的意味了,心中稍微定了一份,黄锦将目光再往下看去。 “莫是尘埃遮佛眼,原是未献香火钱。” 看到这一句的时候,黄锦的心就彻底放回肚子里了,这一句就彻底来了一个大转折,亮明了朱平安抑佛的观点,欲抑先扬,朱平安这小子这一手用的很突然,先把佛教抬得很高,然后重重的摔下来,所谓抬得越高,摔得越重。 呵呵 朱平安这小子,真是该打,早这样写多好,害的杂家白白担惊受怕了这么久! “佛若不贪,为何要世人供奉?佛不爱慕虚荣,为何要世人跪拜?” 再看到这一句的时候,黄锦都忍不住想要大声为朱平安叫一声好了,这句话说得真的太好了,不愧是状元郎啊,眼光独到,视角犀利,执笔如执刀剑,直至要害。 说得太对了,如果佛不贪的话,为什么要让世人供奉呢,让人出香火钱,还要塑金身!如果佛不爱慕虚荣的话,为什么要让人跪拜他呢。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这首神童诗,还真是符合朱平安这小子呢。 以前黄锦对古人说文人笔如刀这句话的感触还不是很深,可是看到这里,黄锦觉的古人说的太对了。文人的笔真是如刀啊,而且比刀还要厉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