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家欢喜一家愁
书迷正在阅读:围床夜话、当背景板的我和卡点重生的前男友遇上、专属春药、俘虏(背德出轨,男主已婚)、【GB/女攻】坠落星崖、一不小心吃了窝边草【1V1】、失忆后她总是被艹(nph)、当女O读懂发疯文学(abo世界女攻nprou文)、女老师的堕落(重口np雌堕)、不可说(luanlunNP)
朱浩感觉自己一夜间回到了学生时代。 在那分数至上的时代,试卷上写什么不是源自于心中想什么,而是早有人规定好了什么是正确答案。 突然又觉得有点悲哀,好像自从开始有科举取仕,就一直是应试教育。 语文、政治、历史这样带有主观色彩的卷子,在应试教育方面体现出的“标准答案”会更明显一些。 第一篇写到了草稿纸上。 不着急。 时间还长。 第二篇要论理学,对朱浩来说也不难,反正距离中午还有一段时间,先休息一会儿…… 对,就是在考场休息。 睡觉是不可能睡觉的,但坐在那儿发发呆是可以的。 枪打出头鸟,本来以他的年岁,已经是众多考生中比较碍眼的那个,如果他提前交卷走出去,一准会被人盯上,若最后县试还通过了,那流言蜚语就会不胫而走。 眼下前安陆州学正可是在王府当教习,虽然二人没有过多来往,但外人会觉得,朱浩是占了王府乃至于范以宽的便宜,还会有人说什么泄题等等…… 年岁小来参加科举,最重要的是保持低调,这跟朱浩做生意的理念相似,基本就是闷声发大财。 越是张牙舞爪,死得越快。 这并不是一个容许天才出现的时代,反而是一个喜欢扼杀标新立异的时代,在社会方方面面都如此。 除非你已有了足够强大的能力,去改变这一切,否则就得乖乖夹起尾巴做人,暗中积蓄力量更为明智。 ……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朱浩知道,袁汝霖就在隔壁考舍,虽然被考棚的泥砖墙隔着,不知那边的情况,但料想袁汝霖这会儿正奋笔疾书。 午时到来前,朱浩把第二道题目的文章写到了草稿纸上,但依然没着急誊录。 考试整一天,但带饭的人不多,考篮里基本只带了水,研墨时需要用到,再就是口渴这事耐不住,但不吃饭的话……饿一顿不会死。 其实考场内喝水的人也很少,水喝多了容易上茅厕,考科举的时候上茅厕其实是很糟糕的事情,影响心情不说,还可能会经历排队,回来后发现考卷被风吹走……被人恶意拿走等情况。 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吃少喝,早点完成考试,早点离开考场。 一上午时间,有能力写完文章的人不在少数,但都抱着谨慎的态度,仔细检查,避讳乃是重中之重,再便是斟酌字眼,把文章仔细推敲琢磨后,再行誊写,万一在誊写过程中出现偏差…… 对不起,下届再来。 朱浩的考篮里带着一点干粮,饿了可以吃一点,他慢嚼细咽,一边吃一边看对面考棚的考生百样姿态。 有人似有所感,稍一张望立即用恶狠狠的目光瞪向朱浩……他们自己不吃,对于在考场上吃东西的人便抱有极大的敌意,更何况还是朱浩这样看起来是个稚子的考生。 “吃东西时小点声,不要影响别人。” 一名衙差走过来,带着严厉的口吻发出警告。 朱浩本想说,我吃的时候可没发出声音,怎么小点声? 再说了,考舍内禁止考生吃东西吗? 大中午的我吃点儿怎么了? 却发现此时对面三十名考生中,视野距离内十几个人都在往这边看,朱浩大概明白衙差为什么要提醒,正是因为他这个孩子在考场吃东西,对面那些人连正经答题的心思都没有了。 见考场里吃干粮都快成公敌了,朱浩赶紧把剩下的干粮放起来。 …… …… 今天早上的时候阳光灿烂,天气不错。 过了中午却起了风,外面的天阴了下来,气温陡降。朱浩担心下雨,赶忙把卷子誊录完毕,然后又坐在那儿等候。 先前那衙差见朱浩一直干坐着,走过来低声道:“不会写就早点交卷,别在这里碍事……咦?” 他本以为朱浩属于那种自不量力,被家族揠苗助长前来参加县试,却因为面对考题抓瞎,没办法答题就吃东西捣乱那种,过来后却发现朱浩面前的卷纸上满满当当全是字。 要说这些衙差,多半都是皂隶,识字的不多,见朱浩的考卷写满字却不知具体写了什么,悻悻地走到一边。 此时丁字号考棚内开始有人交卷。 朱浩不着急。 约莫未时三刻,交卷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朱浩才把卷子做最后的整理,而后旁边号舍传来袁汝霖的声音:“我……我要弥封。” 弥封就是把名字封起来。 自有衙差过去,将卷子进行糊名,装订好后连同写满字的草稿纸都要上交,而后便可离开。 隔壁还在忙碌,朱浩也招呼:“我也写完了!交卷!” “吵吵什么?等着!” 衙差不耐烦。 本来过来监场就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要一直巡逻,找个坐的地方都难,还要当个哑巴守这群人一天,中途连点消遣都没有。 衙差的脾气很暴躁。 等朱浩的卷子也弥封后,卷子被收走,连同之前朱浩写了底稿的两篇草稿纸。 剩下的东西通通被装进考篮,朱浩跟袁汝霖几乎是前后脚离开考场。 出贡院时,交卷外出的考生比比皆是。 贡院内不允许喧哗,就算要讨论考试心得,也要等离开考场后。 出了考场,袁汝霖面色有些沮丧:“好难啊。” 朱浩心说好难你还提前交卷,嘴上却问道:“你作答如何?” “我……我也不知道。” 袁汝霖目光有些茫然,显然紧绷的心弦一直没有平复,看得出以他的年岁和性格,考场上稍微遭遇挫折便会紧张进而乱掉方寸。 不过以朱浩估计,就算袁汝霖的才学没到很高水平,但若只是县试这种基础考试,科班出身,且有名师指导的儒学世家出身的孩子,要通过并不难。 “人好多。” 袁汝霖转动脑袋四下打量,发出的评价跟入场前没什么区别。 进去的时候人山人海,出来时也正好是放排的高峰期,人流接踵摩肩。 袁汝霖长呼一口气,这才望向朱浩:“如果我们能顺利通过县试,到府试时人就没这么多了吧?” 朱浩想了想,微笑着点头。 面对比他年长几岁,却显得懵懂无知的袁汝霖,他能说什么呢? 人多人少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参与竞争的人才学和水平更高。 县试是初级考试,理论上不设门槛,参加的人最多。 但其实并不是如此。 县试一般都是三年两考,一次取四十人,安陆州两县会取八十人。 府试基本也是三年两考,但安陆州毕竟不同于大府,一次能取四十人进入院试就算不错了。 这意味着每次安陆州两县县试过关的八十人,有一半不能通过府试,三年两届就有八十人不通过,而过县试的普遍年龄在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明朝人平均寿命不到五十,意味着一个考生过县试,只要通不过府试,还能连续考三十年以上。 这也意味着十个“三年两届”,会产生至少八百个“落榜生”,他们会在每次府试时角逐那四十个名额。 刨除一些知难而退,守制不能参加的,每次府试的参与人员平均有六七百人,其实并不少。 推进到院试,情况也差不多。 大明中叶的院试,只是在本省提学到各地监考岁试时附带完成童生院考,而科考时则因为有后续录遗等以至工作繁忙,并不附带院考,也就是三年一届。 安陆州地狭人少,每三年只有不到二十人能考取生员。 而安陆州每三年两届府试就有八十人通过考核,算下来三年将会有六十人不能通过院试,好在参加院试的年龄平均在二十岁开外,考不到十届,一次参加院试的人仍旧有四五百人之众。 四五百人角逐不到二十个名额…… 录取率并不高。 …… 来的时候有陆松赶着马车送考,回去时则要靠双腿走路。 二人回到王府门前时,正好碰到唐寅和陆松从外面回来,很可能二人在外喝酒到下午。 “你们……” 陆松有点不好意思。 当天本来是他轮值,只是因为负责送考,就没有在王府当班,想的是朱浩和袁汝霖要到黄昏时才会出考场,中午就跟唐寅去喝了一顿,谁知喝酒误事居然忘了接人这一茬。 唐寅浑身酒气,望向朱浩,略带诧异地问道:“你们都考完了?没出什么大的差错吧?” 朱浩笑着摇摇头,而袁汝霖那边神色则不太好看。 “你们把写的文章,跟我说说,走,进去说话……”唐寅提出个在朱浩看来很简单,对袁汝霖却很苛刻的要求。 写完作文还要把自己写的内容背下来? 你当是背四书五经呢? 能记得几句得意之作就算不错了。 陆松急忙问道:“两位少爷过县试没问题吧?” 朱浩摇头:“文章倒是写完了,结果全看阅卷官的心情,谁知有没有问题呢?” 几人一起来到学舍院,发现几个孩子正在院子里疯闹,并不见范以宽身影,朱浩有些诧异,以范以宽行事严谨,理应不会出现这种纰漏,难道今天下午本该是唐寅的课,结果他喝酒误事旷工了? 唐寅把孩子们招呼进教室,板着脸问道:“你们范先生呢?” 朱四道:“范先生上午散学时说要去科场阅卷,这两天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