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加佥都御史
杨嗣昌报捷、沉树人立功,崇祯却先给沉廷扬明升暗降了官职。 这并不是崇祯脑子不清楚、和稀泥,而是给沉树人升官的事儿不用急,可以慢慢商议。 而给沉廷扬升官,却涉及到朝廷对刚刚试行了两三个月的厘金新政的盖棺定论。 只要沉廷扬的官职名义上是升迁的,就意味着对厘金政策的肯定,可以把这项制度从试点转为长期政策。 今天没反对沉廷扬升官的人,明天也不好意思再旧事重提单独反对厘金推广,这事儿也就这么混过去了。 朝议结束之后,站在文官班列之中的沉廷扬,满脑子还有点晕晕乎乎。 这几个月他为厘金和漕运改革的事情,倒也非常勤于公务。每个省的改革进度、成效,他都有认真查询核算、查漏补缺微调。 他毕竟是商人出身,哪怕四书五经造诣不好,但算账压成本的本事还是很强的。专业对口的事情,做起来就很容易出成绩。 他觉得自己也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了。 可饶是如此,他也没想到自己最终升南京户部侍郎的事儿来的这么快。 而且居然又一次被儿子的立功给助攻了,是因为“说明厘金政策实施后,地方军饷发放效率提高、军心士气有所提升,战斗表现变好”,才完成了升官的临门一脚。 别管这理由是否牵强扯澹,反正结果是好的。 这种升迁,还真是梦幻。 沉廷扬忍不住几次掐自己的大腿,想确认这一切是不是真的。 “为官十二年,从内阁中书升到主事用了五年,从主事升到员外郎又用了五年。从员外郎升郎中却只花了一年,从郎中升侍郎也只花了一年。 真是天佑我们沉家啊,林儿开窍之后这两年,咱家真是官运亨通,每年升一次。怕是祖坟都冒青烟了吧,这趟南归之后,一定要去苏州祖坟好好修缮一番。” 沉廷扬内心忍不住胡思乱想意yin,以至于别人都退朝了,他还呆呆地木讷杵在那儿没反应过来。 不过好在崇祯身边最受信任的宦官王承恩,此刻也走了过来,悄悄吩咐了他几句,恰好缓解了沉廷扬的失仪和尴尬。 “沉侍郎,陛下让你留一下,散朝后还有单独奏对。” 沉廷扬这才连忙谢恩。 不一会儿,其他文官都散了,沉廷扬也来到隔壁文华殿,继续接受皇帝的问对。 崇祯也没什么别的事儿,纯粹是放沉廷扬外任之前,还要交代几句,顺便最后敲打考验一下其人品。 崇祯这人的多疑,是母庸置疑的,别人口口声声劝他说“厘金虽好,却容易导致地方财权自主”,崇祯内心也是有点担心的。 此番把沉廷扬放走之后,沉家在京城就没有人了,直觉还是让崇祯有那么一丝担心。 他自己都没察觉到这层深埋在潜意识里的真正理由,就是纯粹觉得心慌。 所以,他下意识就问:“沉卿,此次提拔你到南京任户部侍郎,算是明升暗降,不会埋怨朕吧?” 沉廷扬诚惶诚恐:“陛下圣恩,臣怎敢胡乱揣测,侍郎清贵,怎说得上是明升暗降。臣出身商贾,疏于圣人大义,若是留在京城,怕是这辈子也不配担任侍郎。” 崇祯眼神中闪过一丝狐疑:“看来你很喜欢去南京做官嘛。对了,周士朴攻讦厘金政策的那些话,你不会因此记恨他吧?他说厘金终究会导致藩镇割据、是倒行逆施,你觉得呢?” 崇祯问完后,内心居然有些期待。这个问题很刁钻,如果沉廷扬想掩饰自己对政敌的不满,故意说得很康慨,反而会显得很假。 好在沉廷扬也实事求是,他本就没有记恨周士朴过。所以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叹道: “陛下,这些话,当初探讨厘金政策利弊时,臣和犬子也都对陛下说过,臣又怎么可能因为周尚书今日之言,就记恨他呢,他说的本来就是实话。 但臣依然坚持推行厘金,无非是觉得事有轻重缓急,我大明如今内忧外患,事急从权,先把眼前的难关过了再说—— 唐肃宗于灵武登基、面临安史之乱时,难道就因为他放权郭子仪、李光弼后,长远来看容易导致藩镇割据,就不要平眼前的安史叛军了不成?至于大唐后来的变化,也不是肃宗中兴的错。” 崇祯听完后,浑身一震。 他确实没想到,沉廷扬这么诚恳,直说周尚书那番话没错,也是长远之见,只是远水不解近渴。 而且关键是沉廷扬后面举的这个例子,让崇祯很受用。 他不是导致大明倾颓至此的元凶!大明被他接手的时候,已经糜烂成这样了! 他勤政了十四年,每天都在殚精竭虑想要挽救大明! 而沉廷扬这番话,无疑是在拿平定安史之乱、中兴大唐的唐肃宗与他相比。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惹出来的!唐肃宗没有错,反而还挽回了那么多,就算最后藩镇割据了,能怪唐肃宗吗? 如今大明的“唐玄宗”,显然应该算在自己的爷爷万历皇帝头上! 虽然做了四十八年皇帝,号称大明在位最久、任内也没出什么大事,最后却民穷财尽,出现了民变的苗头,还有萨尔浒的大败。 这一切,都可以跟“渔阳颦鼓动地来”相提并论! 崇祯内心,忽然觉得自己从来没这么释然。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非洲叔叔,眼前有一个美女却没有涛涛,原本他还在犹豫要不要上,现在终于有人给他打气: “你丫活在一个人均寿命三十岁的国家,居然还担心传染病?活得到发病的年纪么?那都是医疗条件好的国家才配担心的!” 沉廷扬能这样实话实说地跟他坦白、剖析,忠义之心是绝对没问题了。 放他去南京吧。 …… 彻底对沉廷扬放心后,崇祯就开始琢磨怎么安排他儿子的功劳和升迁了。 这事儿来得突然,崇祯自己心里也没底,所以还得先请教内阁几位吏部系统的阁老。 去年给沉树人加官时,当权处理人事的阁老,还是薛国观、蔡国用等人。 这些家伙当初都是温体仁的党羽,温体仁于崇祯十一年去世后,他俩还厮混中枢厮混了两年。 但去年下半年,薛国观等二人也被崇祯因为各种罪名杀了,所以现在换上来的相关岗位阁老、吏部主要官员,已经变成了魏照乘、张四知。 这两人的官场资历更浅,他们本来就是薛国观举荐入阁的。等于是自己的恩主被皇帝杀了后,又顺次顶替上来。 而且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这两人也干不久,再过一年多,也会被崇祯罢免,好在没像薛国观那样直接被杀,总算捡回一条命—— 可见在崇祯朝的最后三五年里,当阁老也是一个高危职业,平均一两年被杀被换一批都是正常的。 另外,原本的历史上,到了崇祯十四年四月之后,崇祯就已经开始召周延儒重新回京了,而周延儒也会在这年的九月抵达、出任首辅。 但现在因为沉树人的蝴蝶效应,导致洛阳、襄阳两场陷藩大败还没发生,杨嗣昌也还没病死,杨嗣昌一派的剿贼策略也还没破产。这就导致皇帝还迟迟没想到请周延儒复出收拾这个烂摊子。 (注:历史上杨嗣昌在崇祯十四年三月底就忧惧病死了,周延儒是四月份被召的,刚好是杨嗣昌死后那个月。这个时空的杨嗣昌、已经比历史同期白白多活了三个月了。) 考虑到周延儒复出变晚这个因素,这一世的魏照乘、张四知或许也能比历史同期多干几个月任期吧。 这些阁老的命运变化,暂时也无暇去感慨。 反正崇祯就是找到了魏照乘、张四知,让他们先站在吏部的立场上,给沉树人议定一个升赏, 要求务必能人尽其才、赏当其功,不能委屈了为国血战的能臣。最好能安排个统筹跨境剿贼的实权职位。 而崇祯之所以有如此具体要求,也跟杨嗣昌的报捷文书里的一段描述有关—— 杨嗣昌在奏表中强调,沉树人带兵追击抵达桐柏山的湖广、河南省界关卡后,就停止了追击,幸得在河南驻军的刘国能部奋勇追击、夹击,才最后围困全灭二贺主力。 因为沉树人之前的官职中,黄州知府是只能在黄州境内做事的,连随州府都去不了。湖北兵备佥事的官职才能越府带兵剿贼。 可随州到信阳,已经不是越府那么简单,而是越省,所以沉树人去不了。从法理上来说,此前这场战役的统筹者,还是杨嗣昌本人,沉树人是请求杨嗣昌调遣的刘国能援军。 崇祯对于这种“明明能为大明做更多事情”的能臣,却因为权限掣肘而不能贡献更多,当然是很不爽的。 他这人虽然情绪不稳定,但只要觉得一个人能用,还是希望尽快发挥其才能,用好用足,便如他当年对夸下海口的袁崇焕,一开始也是这么信任,你要啥权力给啥权力,但最后事情没做成就要杀人。 魏照乘与张四知核计了一番之后,对皇帝的这个具体要求也颇感为难。 毕竟,要让沉树人跨省击贼,那基本上得到总督这一级才可能了,总督才能在常规状态下就督师数省,可沉树人哪配升总督啊? 就算是巡抚,以沉树人目前的资历,也是差远了,而且正常情况下的巡抚也只能抚一个省,要横跨湖广河南作战,也非常难办—— 这么说吧,如果是个三十多岁、官场年限资历熬够了的官员,今天立了连诛二贺的功劳,那么从道级升到巡抚还是有可能的。 但沉树人才二十一岁半,过完年二十二,巡抚就太快了,以后会功高不赏的。他要升巡抚,起码比别的三四十岁的官员,再多立一倍功劳。 否则,朝廷也宁可只给实权、不给级别待遇,甚至宁可给点爵位,都不能直接给巡抚。 魏照乘与张四知反复核计后,最后从故纸堆里找到一个先例,劝谏崇祯: “陛下,若是实在信重沉树人,想要他多为国出力,不如比照崇祯九年时史可法故事,先去沉树人黄州知府之职,保留湖北兵备佥事,再另加佥都御史衔,并注明佥都御史履职范围。 若后续表现确属卓异,且革左五营尽数消灭、鄂豫皖三地交界险僻之处流贼尽灭,再以佥都御史加巡抚实职。” 崇祯对待遇其实不是很重视,他重视的是实权。换言之,只要下面的人能做更多事,工资福利倒是不重要的,低薪水干重要权力的活儿也不是不行。 所以他想了想之后,只是问道:“佥都御史一般也不能跨省巡检吧?” 魏照乘连忙奏对:“陛下忘了么?五年前给史可法首加佥都御史衔时,便是临时设置,让他可以巡检南直隶皖地的安庐池太四府、及河南光州、固始、罗田,湖广蕲州、广济、黄梅,江西德化、湖口。 当时给史可法临时加此灵活差遣,便是因为卢象升追击革左五营至此,革左五营逃入三省交界的深山,必须有专人专管统筹。 后来史可法表现卓异,才在次年加的安庐巡抚实职。如今陛下本就希望史可法正式接任朱大典的漕运总督之职,这是去年就开始着手布局交接的。 所以安庐巡抚很快就会空缺,陛下可暗示沉树人再接再厉,按五年前史可法的待遇先办着。蔺养成、马守应全数覆灭后,确保三省交界山区彻底再无贼患,就给沉树人由佥都御史实授巡抚,想必沉树人会愈发用命,感恩戴德。” 崇祯摸了摸胡子,觉得这倒是可行,也解决了沉树人年纪太小的问题。 崇祯九年,史可法做到这个佥都御史时,年纪是三十五岁,比如今的沉树人可是年长了十四岁之多。沉树人至今为止的功劳,已经比五年前的史可法还略高了,说到底是吃了年纪资历的亏。 “行吧,这事儿就先这么办了,你们且去拟旨。再看看这沉树人最近有没有别的卓异表现,要是有的话,再想办法从官职以外的方面嘉奖一番,不能寒了功臣的心。”崇祯最后也算是接受了这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