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安发现小说 - 科幻小说 - 天地任我行之二在线阅读 - 第274章: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第274章: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上回讲到娃她娘通过小女儿“催没弟”来cao控三具“鬼仙分身”给自己创造了无穷财富后,打算继续抢劫。

    “咯咯,发了!发财了!发大财了!”娃她娘一边掂量着手中的两颗三尺长的“老鼠牙齿”,一边抚摸着一条六尺长的“老鼠尾巴”,忍不住地将精神力渗透其中,仔细查看里面堆积如山的各种灵材、灵药和灵石。

    这些有“灵气”之物对“修真者”都有大用,因为无论是炼丹、炼器、制符、布阵、灵植、仙酿、调禽、驯兽,还是像妖兽、妖禽一边直接炼化吸收,在不考虑副作用的情况下,都能使功力大增,何止价值连城?

    不过,那些数量更加庞大的金、银、财、宝、铜、铁、锡、铅等矿产和金属虽对“修真者”基本无用,但在凡间却很有价值,因为金、银、财、宝能被当做一般等价物在市面上自由流通,充当着“货币”角色。

    而相比较于“金银财宝”,那些数量也更加庞大的铜、铁、锡、铅等却是朝廷和民间急需之物,比如铜、铁可以用来制造农具、武器,尤其是枪炮,而锡可以制造饰品,铅与铜则是制造铳炮弹丸主要材料。

    此外,娃她娘还收获了“硫磺”和“硝石”,毕竟“硫磺”是制造“硫酸”的主要原料,“硝石”是制造“硝酸”的主要原料。尽管当时的“黑火药”产量不大且主要依靠“硫磺”与“硝石”,世人却不知而“硫酸”与“硝酸”更有用!

    因为“硫酸”是“工业之母”,可用于后世的化肥、冶金、石油、机械、医药、洗涤、化纤、塑料、涂料、军事、核能、航天等工业领域,而“硝酸”则是“工业催化剂”,可以制造炸药、农药、燃料、氮肥、铵盐等。

    不过,在明朝时期,近代自然科学才在西方刚刚萌芽,并未形成体系和门类,即便是西方人所制造的“黑火药”,也是从阿拉伯人、蒙古人和突厥人那里学来的“炼金术”,却不知此乃源自玄门道教的“炼丹术”。

    当然了,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提到了“湿法冶金术”,即“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此乃旷工开采铜矿时,发现“曾青”(氯化铜溶液)溅到“凿子”、“铁锤”、“铁锹”或“鹤嘴锄”上时,很快出现“镀铜”。

    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叫做“置换反应”,即化学性质更加活泼的金属,在遇到化学性质不如自己活泼的“盐溶液”时,因两种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发生得失而产生化学反应,由性质更活泼的金属置换出另一种金属。

    但沈括不是近代化学家,当然不明白这是发生在微观世界中的“盐类”依靠溶液而实现的“分子重组”。可是,比沈括早存在几千年的原始人却能根据生活经验而冶炼金属,让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这说明以“凡人”为代表的人类具有高度智慧,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物种之一,在某些方面并不亚于“妖兽”、“妖禽”、“鬼物”和不少精怪,就连人类中的“修真者”也不敢过于小觑“凡人”,尽管“凡人”寿命短暂。

    原始人先学会了使用工具来狩猎,后学会利用火来驱赶猛兽和烤制食物。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原始人类会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多,而且在清理群居洞窟里的火堆灰烬或烧纸陶器时,竟意外发现金属存在。

    而在所有“金属”中,古人类用的最多的却是“铜”,因其重要性远超金、银、钢、铁、锡、铅、水银,即便到了唐宋以后的“火器”开始普及,而工匠们发现用“铜”来铸造的“火炮”性能比“铁炮”更优良且不易炸膛!

    尤其是配合“黑火药”使用时,“铜炮”因“延展性”比“铁炮”更强,於是成了宋军、元军、明军火药武器中的主宰,导致民间对“铜”的需求量大增。尽管“铁炮”更轻便且射程更远,但因性能和质量不过关,用的少。

    于是,在这次的资源大掠夺中,朱由校与朱由检哥俩似乎除了金、银、财、宝外,最关心的便是铜、铁、硫磺、硝石的数量了,毕竟铜铁可以用来铸造兵器,而硫磺与硝石则用来制造火药,但铜最重要!

    因为钢铁打造的“冷兵器”在战争中的威力远不如铜铸的“铳炮”来的威力强大,而同时期的西洋火器也基本上都是铜铸的,比如西班牙人的“子母铳”、葡萄牙人的“弗朗机”、荷兰人的“红夷大炮”无一列外为铜铸。

    至于钢枪、铁炮的推广与普及,那至少还得再等两个世纪后,待烈性炸药出现和炼钢技术成熟时才有的。因此,当时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对铜矿及其重视。虽说铜铁不如金银贵重,但其适用性远超金银!

    原始人们经过深入的了解和尝试后,慢慢掌握了冶金技术,并顺利制造出了各种金属物品,尤其是制造出了“黄铜”,并在此基础上制造出“青铜”,极大提高了生存能力,使自己从石器时代进化到了青铜时代。

    东方古国使用铜的历史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发现并开始使用铜金属。

    在甘肃省马家窑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青铜刀”。后经过专业的仪器检测和分析,这把刀大约是西元前3000年左右的产物,距今5000年了。这说明中国的“青铜文化”至少有5000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无论是四川省的“三星堆遗址”,还是在中原地区出土的夏、商、周三代繁复青铜器,都说明古代中国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冶炼和制造技术,但在科技极不发达古代,古人是用什么办法寻找到深埋地下的铜矿?

    在后世唐代杨筠松的《撼龙经》中曾有言“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找矿和“盗墓”差不多,在缺乏各种先进探查仪器的古代,古人只能靠眼睛来辨别矿脉所在。

    山水地形的好坏,跟铜矿没多少关系,古人寻找铜矿,并非看地形,而是看地上的是否生长某植物?

    早在数千年前,善于总结经验的古人就发现一个诡异现象,铜矿富集的地方往往都会出现一种花瓣颜色多为蓝色或紫红色的奇特植物,且但凡此种植物生长密集的地方,其地下必定有富铜矿,此乃经验了。

    最后,古人发现,这样的规律屡试不爽。是故,这种花草也被命名为“铜草花”。因此,古人寻找铜矿时,就会走遍漫山遍野,到处寻找这种花草,而一旦找到之后,便会尝试着在其下方土壤中开始挖坑了。

    光是找到铜矿的大概位置还不行,还要探查铜矿具体地点,而古代机械不发达,全靠人工开采,如果选错矿井,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发生塌陷事故。这就要求古人必须不停地试错,并且总结出经验教训。

    在后世科技发达的社会里,人们开采矿产资源时都会用测绘工具,在电脑上搭建3d模型,十分方便。

    但古人没有先进的测绘仪器,而地下到底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故只能一点一点挖掘并摸索而已。

    为了提高开采铜矿的效率,古人会先选多个不同的开挖点,然后向下挖一到两丈,如果还见不到铜矿石,便立马放弃这个坑洞。如果发现了铜矿石,便以此为基点,向四周扩展,完全靠人工开采铜矿冶金。

    因为古代铜矿开采十分困难且产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在夏、商、周时期,每一件青铜器都是地位的象征,而没有地位的普通人根本没有资格和足够的财富铸造青铜器。当然了,当时铜很珍贵,被称为“金”。

    除了开采铜矿,古人还总结出了许多矿产的知识,比如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管仲在自己所著的《管子·地数篇》中便有记载:“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相传,这是轩辕黄帝和大臣伯高的一段对话,说明早春秋时期,人们就很擅长找矿了。

    凡人祖先的智慧让后人望尘莫及,即便后世凡间科技非常发达,但这并不代表后世凡人就毕古代凡人聪明太多,只不过全靠“科技”的力量而已。但是,“科技”毕竟是“外道”,无法纳入“修真体系”,不谈也罢。

    当然了,黑袍跣足猛男和花袍佝偻老者使用“旁门左道”召唤出无数僵尸、“兵马”等鬼怪来找矿,采矿,冶金的效率远非后世依靠“科技”支撑起来的“冶金工业”能比,畢竟雙方的效率不在一個層次,故不必討論。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