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安发现小说 - 经典小说 - 昭昭荐樱辰在线阅读 - 二十六、便宜师兄妹(02)

二十六、便宜师兄妹(02)

    02

    饭毕,李令之将上午看的旧黄绢塞回原处,坐回桌案前。她抻平白纸,凝神思索,久久落不下笔。一点墨坠落,氤氲一团犹豫的乌云。她拟诏令在行,写弹章却磕磕绊绊,细细斟酌,好半天才勉强琢磨出一份文稿。

    李令之认真念了一遍,誊抄一份揣进兜里。天色还早,她可以去御史台找一趟裴珣,让他帮忙修改,能更铿锵有力。

    杨学士人不在,估计还在巡视,李令之大步往前殿去,想打个招呼再走。

    已过午时许久,疏懒的弘文馆官员们人心浮动,叁叁两两大方下值。

    自科举准许女士子参与,因世人认为女人细心的缘故,官学与书馆逐渐成为女进士最常见的去处。李令之一身微末的绿衣,混在其中并不打眼,随手捉了个中年人问学士何在。

    “学士有学生来拜访,两人聊好久啦。”那人不耐烦地一指走廊尽头的公房,扯回袖子就走,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这次从别处借来多少人,尽是些生面孔!”

    公房内隐约传出绵密的话声,师生交谈十分愉快,应当是杨学士钟爱的学生。

    杨茁一生学生无数,入室弟子却不多,成为国子监博士后只收过一人,便是国朝至今最年轻的御史大夫崔攸之。他叁年前调任弘文馆总领,兼任崇文馆直讲,每旬讲一堂课。太子和伴读们虽也算是学生,分量多少却很难说。

    李令之自觉狠狠沾了靖王的光,她深知自己四处漏风的水平,属实不太行,放太学能不能进上舍还是未知,难为杨学士批阅她艰难凑字的策论还这么宽容。

    木棱切分日光,交错照亮苍白的手背,她犹豫地敲了敲门,还在想里面是谁。

    无论如何,大约算是位师兄吧?

    里间话声一默,杨学士温和的声音又响起来:“进来吧。”

    李令之推开门,准备好的话全堵喉咙里。

    窗畔矮榻上,两人相对而坐,面前各一杯绿莹莹的清茶。

    清癯出尘、白须飘飘的一位自然是杨学士。另一人温雅俊秀,要年轻得多,将寻常的绿衣穿出低调的矜贵,不得不说,衣品的完成还是靠脸。

    前不久才见过,想忘记也难。

    李令之很想回家去翻黄历,今天是不是写着不宜出门,为什么崔昭会出现在她混惯了的地盘?

    看卫尚书最近的好心情,这人回京估计得有一阵了,怎么还没去东都啊。

    杨学士见是她,有些意外,“那么早就要回去了?”

    李令之满心愁肠,又在为一会儿见裴珣打腹稿,脱口道:“去找宗彦参考参考。”

    杨学士闻言眼睛一亮,起劲道:“真要参将作啊?拿来我看看。”

    李令之此刻只想走,哪想到反而因一句话被留下,说完简直后悔至极。她不情不愿地跪坐到杨学士身边,摸出草稿递过去,紧张兮兮道:“老师快点看,万一他们今天下值早了呢?”

    “御史台再过两个时辰也肯定全员在岗,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杨学士悠悠然一笑,半点没能感知李令之的煎熬。他垂眸浏览弹章,眼也不抬,手势向她示意身边的年轻人,“希真,这是崔昭崔延泽,你应该听过这名字吧?”

    李令之有了数,貌似嫌弃实则得意的口吻,看来觉得崔通判行事离谱的人里没有他的恩师——或者是认可离谱,但并不在意。

    她深吸一口气。自然,一定要自然,与过往的耿耿于怀和解。

    “不止听过,还挺熟的。”实话实说。

    沧州事态延宕大半年,朝上相关姓名被反复提及。她就写过几十次,连权任安抚使的命令都是从她手上核发出去的,足以说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再熟悉事迹,实际依然陌生。

    想通此节,李令之终于端正心态,看向对坐的年轻官人,落落大方地自我介绍:“百闻不如一见,崔通判,某为内舍人李令之。”

    崔昭微微颔首,笑道:“我与淮南王相熟,舍人可随兄长唤我延泽。”

    的确是好嗓子。沉且清,既无金铁一般的冷峭,也无流水似的阴柔,纯粹如泠泠美玉,轻撞作响,入耳不自觉让人心神一震,要追觅余韵而去。

    李令之不自觉揉了揉耳根。

    既然敢说出口,与她哥哥大约是真相熟。李成平貌似疏懒,骨子里十足傲慢,看不上眼的人绝不勉强搭理,反正他有充分的底气。可惜李成平现在提起他,烦得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明显做不成朋友,当仇人还差不多。

    他们捉摸不透的交情与她无关,崔昭的话实打实让她为难。

    “延泽……”李令之忍不住问,“不是廷玉吗?”

    “我离开上京时,舅舅说旧字有冲克,便另取了一个。”

    崔昭双凤眼稍眯,笑意淡淡,清秀的眉目越发显得温柔。被这样专注的目光凝视,谁都会发自内心满足,你能感觉他不止将你看进了眼里,也将你放进了心里。

    本能的欣赏后,李令之却视若无睹。

    她此前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对崔昭的印象不过是一截突兀独立的吉光片羽,既无法承前,也不适宜启后,除了一张脸与记忆里相似,崔昭与想象完全不同,于是平静地在看新鲜。

    李令之听完,只感慨卫恪真是大周好舅舅标杆,“尚书待通判可谓拳拳之心,殷殷之望啊。”

    崔昭看了眼杨学士,却道:“小师妹怎么还叫通判?”

    李令之踟蹰道:“我毕竟少通判几岁,也并不熟悉……”

    崔昭温和道:“师妹,你我既是同门,以后自然还会常见。”

    这人将要去东都,哪儿来的常见?

    李令之疑心他还没收到谕旨,也懒得主动提起,索性大方点头:“延泽师兄。”

    以往遇到年长几岁的如裴珣,李令之都无所顾忌,实在是她辈分高,和她论年龄谈称呼不当心就容易扫到淮南王与女皇,很不合算,索性面上全模糊过去。

    师兄二字出口,李令之还觉得很新奇,默默回味了一把,笑道:“我字希真,师兄要是乐意,唤冲盈也可。”

    崔昭点了点头,认真道:“老师没与我说多了个师妹,这次拜访没带见面礼,希真见谅。”

    杨学士从手上弹章回过神,满脑子批改意见。他没跟上崔昭的思路,欣慰于两个学生刚见面似乎就处得不错,随口道:“要送见面礼还不简单?先欠着,下回带家里来嘛。”

    “也好。”崔昭从善如流,像忽然想到什么,莞尔道,“从前我是小弟子,想要什么应有尽有,现下轮到师妹了,还有点不习惯。”

    杨学士好笑道:“怎么,眼红吗?”

    “是在发愁,不知道该送什么。”崔昭顺口就数上了,“文墨好像太普通了,孤本?道经?棋谱?”

    李令之呆了须臾,终于跟上崔昭过分自然的反应,急得连连摆手,“等,等等!”

    “都不喜欢吗?”崔昭轻轻一叹,有些苦恼的样子,“不过是师兄的心意。”

    李令之顿时语塞。

    杨学士忽然道:“底稿我看过了,写的还不错。你不是还要去御史台?”

    李令之如蒙大赦,连忙起身,“老师、师兄,我先告辞了。”

    等门合上,崔昭才笑了笑。

    还是个小姑娘啊。

    ————

    崔师兄,吸引美少女注意的错误方法(?)

    樱妹:体会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分裂。虽然不社恐但你这么自来熟我很不知所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