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安发现小说 - 耽美小说 - 入赘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5

分卷阅读65

    我的那份一并担了,我之前怪过你,现在不怪了。”

两人关系从熟悉到陌生,再到眼下这份“熟悉”,无论如何,心中各有亏欠,它不能像普通姐弟一样化成家常纠纷,也不能像外人一样耿耿于怀,它只是这么不上不下地横亘在那里,成了墙上脱落下来的一块石灰碎片,也许明天就能重新修葺好,但也许后天,大后天……李琅玉并不知道。

他来之前,一路上准备了许多话想跟程兰说,脑子里闪过无数假想画面,但是都没有用上,程兰不怪他,这是实话,可是也没有更多的了。

“你有空便去菩乾寺那里看看,他给你留了些东西,在素真大师那。”

“好,我记得,你珍重。”

李琅玉走出程家,月巧将他送到街口,天一点点暗下去,他到底没将那声最亲的称呼念给程兰听。

第53章早休兵甲见丰年6

三日后的大早,天光未明,李琅玉来到菩乾寺,素真大师带着众弟子在念晨经,他便在金堂候了一小时,期间有十几个老妇人特地过来上香听讲经,她们提着篮子,里面装有手工馒头、花卷之类的面食,等到用斋时间,分给众人。

素真大师过来时递给他一个杂粮馒头,他不饿,转而给了旁边敲木鱼的小沙弥。两人去往内殿,素真遣了一弟子从那一排柜子中找出程翰良的百愿匣,李琅玉有印象,上次他陪程兰来时还问过此事。

匣子里是一沓白色信封,做工很好,绘着喜鹊梅兰,却没有写收信人名字。

“程小姐上周来过一次,给她看了,但没带走,说让我替你留着。”

李琅玉有些好奇,迟疑拆开封口,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桀骜字体,确实是程翰良亲笔,纸张泛黄,明显有些年头了。他一行行读下去——

“民二十八,辛酉年,乙未月,家中来信,一切安好。今年多事缠身,依然无法回北平,明画已满十八,赠其师娘遗留手镯,作生辰礼。两载过去,寻明书未果,各地战乱丛生,常遇流民,若见十六岁流浪少年,必会多加留意一眼,然而心有怯怯,望是他,怕是他。”

“昨日途径上海,降雪,有福建同僚感到新鲜,我笑他未见世面,若来北平,远郊雪有二尺之深,河水可结冰三月,看雪还得到北方。言及此,想到往年冬日家宴,桌上总有两盘鱼,一份清蒸,一份糖醋,我们不喜吃甜,但明书爱吃。”

“民三十,来广州,此地好赌,然而奇人颇多。因在赌石中得胜,赢得广州墓园一处位置,师父骨灰无法回北平,只能暂时落于此地。后遇一玉石生意老板,差他雕琢玉佩,明书今年十八,然而此时不知在何处,另打造盛玉木匣,刻上‘青晴’二字,表‘故人归马踏青晴’之意,望这一切如我所愿。”

“小记。南方已入深冬,天气湿冷,同僚抱怨褥子结冰,晚上难以入睡。近一年常在江浙等地行走,去师父故土安徽,待了俩月,民风纯善,路上遇到两个流浪孩童,根骨不错,是上台的好苗子,令手下送至北平安顿,待回来,可教之。”

“清明。这几年四地奔走,想到少时与师父师兄弟走南串北,然而心境不复当初,李三常怨我薄情冷漠,近来反省自己,确实做得不妥,又想到师父生前教诲,心中有憾,如今我已入孤绝之地,不知能否盼到所念之人。世事虽艰难,然希望仍在,需勉励自己,愿故人与我同心,早日归来。”

“民三十六,十年有余,故人仍无下落。今日有人邀我听曲,唱的是顾贞观的,倒不论唱功如何,只是词伤人,说来奇怪,如今北平生活安稳,却觉得明书回来希望渺茫,常常害怕辜负师父临终所托,人生相见如参商,大概真应了那句唱词: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

李琅玉一页页往下翻,这样的日记有十几篇,每次不过五六行,越到后面,越觉得手上的纸有千斤重,他竟然差点拿不住。

素真说,程中将以往来时,只上香,不求签,他说身上戾气太重,怕菩萨不肯赐他好签,但去年年末独独求了一支,可是没解。

“为什么?”

“他说,求不得,放不下,不如无解。”

去年年末,李琅玉已经回来了,他捏紧信封边缘,久久沉默不语,晨钟声从远处传来,沉甸甸的,将半个世纪的衷情敲到了他心里。

辞别寺内众人后,李琅玉沿着小路下山,这时太阳刚刚升到塔顶,差不多是八点,街边早餐铺子卷起帘子营业,小伙计揭开蒸笼屉,白茫茫水汽飘到路中央,挡住了大半视线。

店老板问他要不要来份元宵,说给自家孩子临时做的,多了些凑合卖。李琅玉坐了进去,一刻钟后,伙计端来满满一碗,圆溜溜的软白球儿在清汤中荡着,他咬了一口,微烫,芝麻馅很浓。这碗元宵最后还剩六个,但汤见了底,他一向喜欢吃甜,可今天却觉得这甜味打着圈腻到心里,反而发苦。

伙计将他碗里汤添满,问要不要打包,他已经饱腹,但偏偏跟自己作对似的,强行吃了三个。此时街上吆喝声成群,人们渐渐从家中走出,陆续来到早餐铺子,他们说着笑,不过是谁家婴儿哭了一宿,谁家姑娘结了门亲,一件件市井琐事都是今天最新鲜的事。

可这些新鲜传不到李琅玉耳中,他的脸笼在一团氤氲水汽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眼睛里都是湿漉漉的。

他落了泪。

一个月后,如贺怀川之前所言,天津生起动乱,这无疑给北平带来了压力,普通人走不了,富人则想尽办法从各种渠道寻求出路。李琅玉将那张通行证交给白静秋,让她一周后走,有个朋友会来接她。

白静秋不知道他的打算,问:“那你呢?”

李琅玉笑说没事,宽慰她过阵子就去见面。

“那竹月呢,她怎么办?”

通行证只有一张,李琅玉已经尽了最大力量,他估计许真茹那丫头不一定会走,可能跟着乔广林,便没提这事。

而天津一乱,受牵连的的便是乔广林,他仍然持着一副阴鸷面孔,但日渐下垂的眼皮昭示着这个掌权者的疲惫。他坐在太师椅上,眼珠子仿佛涂了胶水黏在眼眶里,转动得很艰难,他往地上撒了一把玉米粒,那只家养的赛鸽啄了一口便不再吃。

“可怜的畜牲,连北方粮食都不愿吃了。”乔广林朝鸽子唾了口痰,笑着骂它,过了一会儿,忽然没了表情,他低声感叹,“北平待不了了。”

李琅玉问:“那要去哪?”

乔广林仰起头,寻思着“去哪”两字,说得很轻:“别说北平,大陆都待不了。”

据坊间传,教育界、经济界的部分人士已经带着子女去了柬埔寨、越南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