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安发现小说 - 耽美小说 - 满堂春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2

分卷阅读182

    ,现在他是越来越了解后母了,嘴上不承认心里却希望阿嵘能争口气的,不过嘴上也没放过后母:“怎就不得意了,赵老三那是因为后面有一帮拖后腿的,其他不说,见官不跪还有五十亩的良田可以免税,对于普通庄户人家来说那可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在这古代,读书人身上有个功名那可真是比现代社会中的文凭实在并且有用得多。

王英抱着阿森转头就走,不跟这个继子烦不清,等哪天阿森长大了这继子就了解他现在的心情了。能考出头还好,如果跟他老爹一样,那这几年的功夫和银子可真是白白扔下了水,要是往后再跟他老爹一样读书读迂了成天只知道捧着本书却连田里的活都不会干,那他可真得愁煞了。

不管王英再怎么烦恼,到了天黑的时候,李峰把唐春嵘一起从县里带回来了,看唐春嵘满面的喜意就知道他通过了考核,就等着收拾行囊进县里学堂念书去了。

等到一家子晚上坐到饭桌上,唐春嵘端起饭碗看着他阿母又愁上了,这事之前他就与阿母商讨过,不过没能取得一致意见:“阿母,要不家里买个人回来吧,否则就阿母一人在家我在县里也不能安心读书。”

“能耐了啊,才刚刚去了县里就说什么买人了,你个臭小子还不是阿母把你拉扯大的,银子再多也不是这样花法的。”王英一听这话就火了,在他看来儿子就跟他老爹一个德性了,不知维持生计的辛苦,就知道大手大脚。

唐春明虽然对买人也是各种不适应,但也知道弟弟这话说得在理,丢王英一个人在镇山村他也不放心,可要让王英跟他住到一起王英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这个年代,除非家中只有哥儿没有汉子的,哥儿才会在嫁出去后有可能把爹母接到身边照应,但在家中有汉子的情况下还搬去哥儿家的,那会让乡邻说汉子的各种不孝,而王英明显是不会让阿嵘名声受到一丁点影响的。

“阿母,”唐春明很干脆地甩下话,“我觉得阿嵘说得不错,丢你一个人在镇山村不说阿嵘了,就是我也不放心,要不买人,要不雇人,要不搬到我这儿来住,阿母你挑选一个吧。”相比雇人,还是买人让人更加放心一些,雇的人又岂能知道会不会有一天见钱眼开做出背主的事,要知道滕煜那边手里用的大部分人都捏着他们的卖身契呢。

王英气得想拍桌子,看看这继子的口气,镇山村的人还说继子多么孝顺多么贴心呢,在他看来是甭想跟继子和平共处的。饭桌上何老跟李峰看这母子两人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都捧上饭碗低头忍笑,唐春嵘就犯愁了,哥跟阿母两人就不能好好说话的吗?阿林最乖巧,听到阿母给出的三个选择,眼睛转了转,大声喊道:“外嬷嬷搬来吧,阿林陪外嬷嬷。”

看看,还是小阿林最乖巧贴心,王英摸了摸阿林的头说了声乖继续捧碗吃饭。唐春明腹中暗笑,又提了个建议:“要不阿嵘去买人,这买人的银子我跟阿峰来掏,算是我们孝敬阿母的。”

“对,明哥儿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李峰连忙表态,坚决支持。

“这不好吧。”唐春嵘不好意思让哥和哥夫掏银子,哥帮助他跟阿母的地方太多了。

“算了算了,买就买吧,我自己去看人,我自己掏银子,你们忙你们的去吧。”王英只得妥协,他敢打赌,要是他再不同意,恐怕继子会直接把人给买回来送到他家里,与其那样,还不如自己先妥协了,这人还是自己看了称心了才好,往后才能用得顺手。

事情敲定后,第二天,李峰把王英母子送回镇山村,等到再过一天接唐春嵘去县里的时候,李峰看到唐家已经多了一对老夫夫,年龄在四五十岁的模样,看上去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又很手脚勤快地院子里忙碌,李峰不放心地问了两夫夫一些问题才把心安了,拿住了卖身契不怕这人有反心,如此留王英一人在家不管是唐春明还是唐春嵘都能放心。

李峰回来后跟唐春明说了那边的情况,又问唐春明家里要不要买人帮着干活,唐春明想也没想就推了,他不喜欢家里有外人在,何况现在也不愁没人干活,后山一直是雇人做事的,就算往后家里的事情再多,最多请了人回来帮帮手,家里的情况到底跟后母那边的不太一样。何老的意见同唐春明一样,在北边生活的那些年早就习惯了什么事都是自己动手做,没必要弄一个出来跟前跟后。

转眼唐春明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一年了,前后的变化之大,是他最初来时无法想象的,有时回首想想,他也佩服自己,无论是跟赵家对着干拼了命地出来单门立户还是偷偷去县里卖菜,都是极其冒险的事,而他竟然在那样的情况下撑了过来,自己都想给自己点个赞。

又到了春暖花开之季,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地里就转了青,看到地里的麦苗已经变青,这些人家奔走相告,他们可比别村地里的麦子转青的时间更早上一些,于是都早早地在地里忙碌起来。

李峰也早选好了时候把院子里的地都犁了出来都种上了菜,冬日的时候不论是镇上还是县里的供菜都停了下来,滕煜那边早就让人带了话过来,让唐春明赶紧地把菜种上,冬天用了一部分其他人家的绿蔬,老食客们都很有意见,让酒楼赶紧地恢复正常。这些老食客倒也知道是换了家供菜人的原因才造成这样的暂时现象,没有远离了听景阁和锦记酒楼,就等着供应正常了再来吃饭。

不仅自家院子里,还有后山也开垦出更多的田地,李峰不舍得一直将惊风当牛使,因此年后不久就去买了头牛回来,把牛放在了后山让几户人家轮着使。

现在村里的人都留意着李峰家的动静,一看到李峰家忙碌开了,一些人就大着胆子上门询问了,这秧苗能不能像去年一样卖了,他们不在乎那一点钱,只要有一样的秧苗,他们都愿意花钱来买。唐春明知道村民的心思,去年不说张秀家和王莫家跟着他一块给酒楼供菜,就是六叔这儿靠在镇上卖菜都比旁人家多挣了不少银钱,见到这样的形势今年村民肯定要跟风干了。

可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当每户人家都种上这样的菜后,这菜就没去年那样显得金贵了,什么东西一多那价格自然就卖不上去了。这主要是因为古代的交通不发达,菜种出来卖来卖去也只能往镇上送,可镇上才有多少户人家?到时就不是供不应求而是供大于求了。

唐春明跟李峰商量了后自然还是先把里正请了过来,商量种菜后如何解决菜的出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