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安发现小说 - 言情小说 - 六零年代好mama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2

分卷阅读72

    最先反应过来,说道,“哎呦还真是啊!”

马爱红眉头紧皱,虽然她心里不要高兴,但仔细一琢磨也觉得赵珍珍的话有道理,就说道,“要是分的那么清,那至少有一半稿子是不能用的!”

听说稿子不能用,李穗花反而很高兴,说道,“这样也好啊,这样咱们筛选稿子就容易多了!”

很快半个月的时间到了,赵珍珍马爱红等四人用了两天的时间甄选出十五篇稿子,赵珍珍和小沈又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复审,最终选出十个勤俭节约的典型,他们身份各不相同,有学生,有退休的老教师,也有在校的职工,因为校外的稿件很少,稿件水平也不太行,没能选出校外的榜样。

除了征稿,校刊的其他内容也快马加鞭筹备好了,时事方面精选了上海和北京两家报纸的四篇文章,不但如此,李穗花还请了两名历史系的教授写了点评,赵珍珍一看就觉得很不妥当,虽然教授们用词已经很温和了,但评论时事历来有风险,说得再普通再具有大众化,都有可能会沦为别人的靶子。

但教授们的点评已经写好了,她要是出言反对就有点不给李穗花面子了。

所有的稿件全部排好版,印出草样之后,赵珍珍先要拿去给分管的副校长,也就是王文广复核一下内容。

对于树立勤俭节约典型的栏目,还有一些文学类的稿子,王文广是没有意见的,但看到时事评论却皱了皱眉头,说道,“这几段最好都删掉!你要不方便说,你让李穗花亲自来一趟!”

李主席一听赵珍珍说到有可能沦为别人的靶子,立马一句话也没争辩,点了点头说道,“王校长说的对,咱们工会办刊物,首先是为学校服务的,千万不能给学校带来任何的负面影响!马上就删掉,以后关于时事评论也不要有,咱们只转载报纸上现成的文章,至于看得人如何想,如何评论,就不是咱们能左右的事情了!”

赵珍珍点了点头正要说话,一旁的马爱红冷不的说道,“李主席,这么做稳妥是稳妥了,但咱们办校刊,不就是要阐明正确的立场吗?总不能连自己的看法都不敢登出来吧?”

马爱红这个人,能力是有一点,但以前工会没什么事务,有事儿也分不到她的头上,这次办刊物她也负责审稿,干工作是认真的不得了,但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回回都跟李穗花意见不一样,也真有点头疼。

李穗花也是第一次办校刊,心里也忐忑的很,一时之间竟没想到应对之词。

赵珍珍冲马爱红笑笑,说道,“大家都知道,现在北京上海的报纸这么热闹,但上头还没有具体的章程,估计很快会有了,这个时候咱们怎么站队?万一错了被人抓了小辫子,整个学校都会受连累的!再说了,阐述自己的立场的方式有很多啊,咱们这一期的征稿主题是勤俭节约,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啊!”

马爱红这人其实就是之前备受冷落,现在一下子有事儿干了,而且自觉角色还很重要,所以心理上有点膨胀,她又是副主席,所以不由自主的处处刷存在感。

赵珍珍的话让她没法反驳,只好哼了两声低头继续工作。

学校工会的经费本来就不算多,李穗花又主动申请砍去了一半,因此第一期校刊印刷的数目很少,一共只印了一百本,送给学校的主要领导一人一本,各系的系主任一人一本,送到图书馆十来本,最后剩下的七八本留在了工会。

也就是说,其实一般的学生很难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份新鲜出炉的刊物。

但即便如此,引起的反应也不小。

☆、第四十一章

平城大学的正校长何齐声当了十几年的校长,不但对各种校务处理游刃有余,跟市里省里的领导也有或深或浅的交情,多年的职业生涯,让他养成了时刻关注政局,最近的新闻事件比较多,根据他的经验和纵观历史分析,相信政府很快就有大动作了,当然了,这股不知道什么样的风要刮到平城尚需要时日,最聪明的做法就是静观其变。

但工会这个校刊,咋一看内容毫不出奇,头栏都是摘抄自报纸上的文章,一个字都没改,当然,也没有一个字的评论,第二栏的勤俭节约这个主题,倒真是选的太妙了!尤其是文章都是真人真事儿,而且这几个榜样要么是学校的学生,要么是教职工。

第三栏是真正的文艺短篇,这个没什么实际价值。

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何校长考虑了几天,吩咐秘书亲自跑一趟学校的印刷厂,让他们把工会的校刊增印五百册下发到各系,在全校开展勤俭节约的活动。

其实,即便是没有开展勤俭节约的活动,大部分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也都是十分简朴的,物资供应跟不上是一个原因,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手里的钱十分有限。

教职工就拿赵珍珍的堂叔堂婶举例子,周淑萍是大学食堂职工,一个月工资三十九块,赵青山也是工人身份,工资一个月五十六,即便是他们的岗位都有些油水,加上年底的福利,一个月收入满打满算也就是一百二十块,除去家里的必要开销,供着三个学生,一个大学生两个初中生,到了年底收支将将持平,要不是孩子小的时候存了点钱,过日子一点底气都没有的,但即便是这样,周淑萍和赵青山除了在吃上肯花点钱,两口子的衣服都是一穿五六年,到现在周淑萍还偶尔会穿打补丁的裤子去上班呢。

好在赵玲玉大学毕业了,毕业分配到制药厂,因为是大学生,第一年月工资就是五十多块,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何况,大多数人家的条件,其实还比不上堂叔一家,他们两口子收入不算高,但双方父母亲戚都没有拖累,好多比他们收入还高的教职工家庭,就是受到一方父母的拖累,把那日子过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的。

至于学生,家里条件好的更不多了,一部分就是赵玲玉这样城市一般家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从下面考上来的,不少都是来自乡下,手里除了学校发的八块钱生活费,一分余钱也没有的。

甚至有的学生家庭特别困难,还要把八块钱匀出来贴给家里。

这种情况下,学校号召大家勤俭节约,自然得到了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说到勤俭节约,大部分人还是先从吃穿入手的,大学食堂的炒菜分三等,一等菜就是纯荤菜,比如烧黄鱼,二等菜就是白菜炒rou片,萝卜rou末这一类的,最便宜的就是三等菜了,就是一盘子水煮青菜,基本看不到一点油星子。很多学生预算不多,虽然觉得吃三等菜有点丢面子,但过了月中,钱粮不够,也只能偷偷打一份三等菜,甚至不买菜只干啃两个馍馍。

但自从学校